2014年10月29日,赶集网联合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了《赶集网2014屌丝生存现状报告》,报告基于21万余份真实用户的调研数据,深入研究了职场中基层人士工作、生活、婚姻、家庭、健康等方方面面,还原一个真实的屌丝群体。
屌丝,是当今中国社会中基层人群的一个群体性标签,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在生存压力之下,屌丝人群普遍对生活不满意,却依旧没有放弃通过努力实现人生逆转。
这个人群鲜被关注,却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支撑自己、家庭、甚至基层社会。屌丝人群基数庞大,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因此有得屌丝者得天下的屌丝经济学说,可是,你真的了解屌丝群体吗?
平均薪酬2917.7元 屌丝也是蛮拼的
参与赶集问卷调查的21万余人中,有62.2%的人认为自己是屌丝,他们大多年龄分布在21-30岁间,是职场的最广泛的中基层员工。他们的平均工资为2917.7元,而2013年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的平均工资为5793元。
屌丝人群中有73.6%的远离家乡,离家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从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漂泊在异乡,屌丝们的生活一切从简,餐费严格控制在39元/天以下,有7.8%的人,每天的三餐消费能控制在10元以下。住房的费用有一半的人控制在500元以下。【详细】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网络上,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个词叫做“屌丝”,这个词是一些对于自己生活状态不太满意的年轻人用来自嘲的词汇。
不过研究者们现在给这个词给予了明确的定性。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今天发布了全国第一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这份报告对超过21万人进行了调查,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
报告认为,个人存款10万元以下,未买房或者已经买房,但不是由自己全额出资的人就可以归到这个群体当中。
虽然这个群体看起来收入较低,生活状况不佳,但这些人仍然表现出不少良好的品格,比方说,报告发现,这些人中有7成以上都会每月给父母寄生活费。可以说,这个人群包括了不少社会起点平凡,但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有所收获的年轻人。
我们如何看待这份报告给出的定义呢?全国青联委员吴永强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屌丝”这个词是网友们的玩笑,我们完全可用“低收入青年”来代替这个词。报告中将收入10万元以下,自己买不起房作为这个群体的标准,您认为这个标准有无值得商榷之处?【详细】
10月29日,北大发布全国首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报告显示:屌丝平均薪酬2917.7元,远离家乡,大多时间用来工作和赚钱。过半屌丝单身,要给父母生活费。长春是本年度最屌丝的城市,吉林是最屌丝省份。
在这个不足100字的新闻“摘要”中,出现了5处“屌丝”,而在整篇新闻报道中,更是开口“屌丝”闭口“屌丝”。也许是为了调适读者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报道引用了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的观点:屌丝一词起源于网络,传播至今已并非贬义,而是代表着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
百度“屌丝”,意即在网络中常指一个人符合矮、穷、丑、挫、呆、胖这些特征。虽然“屌丝”在中国大陆地区广泛流行起来,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更被广泛应用,但相对于“屌丝”最初的定义,如今却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
北大认为“屌丝”代表着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没错,但它意味着人们自我诠释生活的角度与权力,而不是脱离了“贬义”的尊称。代表主流文化的北大,调查某一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也算分内的学术课题,但何必对这个群体言必称“屌丝”?
所谓的《屌丝生存现状报告》,也有点让人不知所云。究竟是对“屌丝”的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抑或是对逼仄的社会生存环境的揭露?因为,显得很兴奋,迫不及待地追问“你是屌丝吗?你已存够了10万元了吗?你全额出资为自己买房子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恭喜你,你已经不是屌丝了。”
不知北大的《屌丝生存现状报告》是不是按这个标准划分“屌丝”的,但在这样的追问下,笔者可以代现在的年轻人回答,“我们都是屌丝”。即使是官二代、富二代,可能也无力全额出资为自己买房子,也是“屌丝”。【详细】
当下一些学术研究,似乎非高大上的项目不研究,还易患上语言上的洁癖和道德上的洁癖,认为学术研究总要为某种正确服务而不为正义服务。相信这也是学术圈的能力和公信力下降的一个原因。
10月29日, 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首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报告显示:屌丝平均薪酬2917.7元,72.3%的屌丝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屌丝们平均每个月给父母 1076.7元。调查自2014 年9月1 日至10月1日,共回收问卷 213795 份,覆盖 50 多个大中小型城市,全面反映职场基层人士的生活状况。通过计算,报告得出了不同城市、省份、地域、行业等的屌丝指数。
客观来说,许多人对“屌丝”一词是并不认可的。一者,这个词不“雅”,二者,该词起源于有自我戏谑风格的“大帝吧”,出身并非是“高大上”和“根正苗红”的那种,可谓出身不好、来路不正。在今年8月份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屌丝”一词也被拒之门外,而“吐槽”、“土豪”却被选中。因此,这一网络用语在许多媒体上,是很难登上版面的,也不容易被一些传统知识文人认可。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从“屌丝”现在的使用来看,范围已经非常之广,并且,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贬义。在网络上和生活中,许多自称“屌丝”的人士,只是一种自谦。
即便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也经常用这一词来形容自己。应该说,“屌丝”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没有很高的收入,没有固定资产,生活处于城市的底层,精神迷惘,苦苦奋斗却找不到出路……
再者,我国最优秀的学府、堂堂北京大学,似乎也应该保持一份格调。但是,在笔者看来,站在民生角度,北京大学做一份关于“屌丝”的生存现状学术报告并非是不务正业、自降品格,而是贴近民生、服务民生的体现,而这种学术态度放在当下,应该是一种稀缺品。是学术研究真实反映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成果体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