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履新央行行长满月:做的这4件事不简单
文 / 一沐 2018-04-19 15:31:20 来源:澎湃新闻网
宣布今年内中国将落地的11项进一步金融开放措施、考虑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祭出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新操作、在美联储加息后同步上调逆回购利率等等,易纲与郭树清构成的“易郭组合”,在过去的一个月改革动作频现。同时,上述已经落地的举措,几乎都可以在易纲以央行行长身份进行的两次公开发言中,发现端倪(3月25日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和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
3月19日上午,现年60岁的易纲接棒周小川,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这一任命正式宣布后,易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遭遇了记者的围追堵截,而在问及上任后的主要工作任务时易纲说,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动金融的改革和开放,并保持金融业稳定。3月26日,“易郭组合”正式“出道”。当日央行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党委副书记易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兼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动作一:金融开放的原则、路线图和时间表明晰
易纲上任的第一个举动,瞄准了第三方支付的对外开放。
3月21日,央行对外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7号》,明确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将和内资机构相同,也意味着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限制正式放开。
这对等待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商投资支付机构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在此之前它们已经等了不止7年。支付宝、财付通等2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2011年5月获得首批支付牌照,眼下它们占据了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
对外资开放第三方支付市场,仅仅是为易纲上任后中国金融加大对外开放起了一个头。
在就任央行行长后的首次公开亮相上,易纲就提出了推进金融领域开放的三大原则与路线图。
4月11日,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易纲一口气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进一步金融开放措施,并明确给出落地时间表:其中6项要大部分要在6月末完成,5项则在年底前推出。此外,易纲同时宣布,继沪港通、深港通后,中国还将争取于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
其中将在一个半月时间内落实的金融开放措施涉及金融机构外资股比的放松、金融市场开放扩容和外资准入的放开。
具体来说,即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将沪股通、深股通和港股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
动作二:应对美联储加息,“做好了准备”
易纲上任后最先引发市场关注的动作,是3月22日早间面对美联储2018年的首次加息,中国选择上调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
而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易纲被反复问及如何看待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而易纲在回答时多次强调,中国央行已经准备好了。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及零利率政策。关于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问题,我们在很早前就已经预期到了这种变化,所以已经完全准备好了。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8%,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包括货币市场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中美利差也在舒适的范围内。简短地说,面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易纲说。
“这种对‘完全准备好了’的强调和论证,展示了中国政策当局的自信,市场无须为美联储等海外经济体的政策调整而焦虑。”兴业研究解读认为。
可见的是,在美联储本轮已经加息6次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并非每一次都简单选择跟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2016年12月、去年3月和12月美联储加息后,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包括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都出现了上调。不过去年6月美联储再度加息,央行并未跟随上调公开市场利率。
动作三:利率市场化改革或将迈出最后一步
同样在博鳌亚洲论坛,不同于回答上述问题时的果断,在被问及中国目前是否有上调基准利率的考虑时,易纲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谈到了中国目前利率的双轨制。
易纲说:“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目前我们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其实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市场改革。”
上述表态一出,就有机构将其解读为这或许意味着更有可能出现的改革措施是彻底地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而不是简单的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果不其然。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另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央行拟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按银行的规模分批进行。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从2012年起开始加速推进,当年存款利率上浮的上限扩大到1.1 倍,贷款利率下浮下限扩大到0.8 倍,此后存款利率上浮和贷款利率下浮的区间一直在扩大,一直到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
但不同于基本市场化的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的管制始终存在。
而在3月25日的高层发展论坛上,在如何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易纲给出的路线图是:在有序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同时,努力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
动作四:一举多得的新型降准
在上任的第30天,易纲执掌的央行给了市场一个意外:4月17日下午6时26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在释放的流动性方面,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对于这么操作的原因,央行给出的解释是,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适当释放增量资金。
“本次降准的根本原因和触发因素,是近期经济数据明显走弱、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明显收紧、金融体系广义信贷偏紧、银行体系存款荒以及近期股市疲弱等多种因素叠加。”中金公司指出。
虽然央行强调本次创新型降准并不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但不少市场倾向于认为,本次降准置换MLF可以理解为中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开端,下阶段降准仍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