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制度改革做基础,央视很快硕果累累,央视的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焦点时刻》、《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在他直接推动下开播,中国电视新闻从此有了深度和厚度;白岩松、水均益、崔永元、王志等外单位等人得以“非正式”入职;杨伟光还开创了央视广告时代:从1991年不足2.7亿到1997年的45亿;他花8亿人民币购买大量直播的电视器材,采访设备、制作设备、卫星接收传播设备、大型转播车,推动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直播、三峡截流等大型电视直播;还拍板推动拍摄了系列大型电视剧和政治文献片:《我爱我家》、《三国演义》、《毛泽东》、《邓小平》……
但令人遗憾的是,自杨伟光从央视退休后,央视的新闻改革从此告终,改革停滞,节目缺乏创新,人才流失,今天的央视,最耀眼的还是杨伟光时代的主持人,除了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仍在坚守外,崔永元、方宏进、王志、柴静等大批电视人也离开了央视,央视再也没有有影响的主持人和节目出现。
而杨伟光当年的改革措施有的也正在变味,譬如发票制这种最初释放生产力的机制,在事业单位体制未改变的畸形下,也渐渐出现弊端。这不仅使现有工资制度基本崩溃,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也带来收入的巨大差异,2005年左右,进央视新闻中心的年轻人即便有非常好的天赋,底薪依旧只有1000元。工作饱和时,一月可以拿到一万多块钱,但如果一个月生病了,只能拿1000块。这对人的心态和意志力影响特别厉害,曾经的理想状态渐渐消磨殆尽,在央视这个领地渐渐丧失归属感。同时,由于制片人掌握经费分配,这一制度对于制片人是重大考验。已离职的一位央视新闻评论部人士坦承,这给制片人留下了寻租空间。
但只把板子打在央视身上,也有欠公允,尽管央视是新闻单位、电视机构,但它根子上是国有事业型单位,带有所有中国体制内机构这样那样的轨迹和色彩,时代的风向决定了它的走向。杨伟光担任台长的那个年代,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思想解放再度成为“大气候”。1993年初的电视宣传工作会议,时任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更直接指示,“要创办一批新的栏目”。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当时已是大势所趋,而央视无疑首当其冲。杨伟光后来的作为,无疑圆满完成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应该说,时代选对了人,而杨伟光也赶上了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