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作为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发源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2007年别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红楼出名,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1916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编辑部随陈独秀由上海迁至北京。北京大学形成了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以众多新派人物为团体的新文化阵营,并促使进步社团和进步刊物的大量涌现。红楼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
1917年1月,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在此楼办公(现208室)。他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大学模式和教育方针,对旧式北京大学进行整顿和改革,提倡新文化、新思想,主张各种思想“兼容并包”,提倡学术民主。在他主持下,北大出现一批新派教授,如他聘请陈独秀 <>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同时聘请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派人物到北大执教教。
1918年1月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为北大图书馆 <>主任兼经济系教授。鲁迅先生此时也在北大任国文系教授。陈独秀在1916年时也是该校的教授,与此同时,钱玄同、刘半农、杨昌济、胡适、马叙伦、马寅初、李四光等名流学者均先后在这里任职任教。
毛泽东1918年8月到年3月,在此任图书馆新闻纸阅览室书记。红楼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北大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宣传年,这里曾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播撒了中国革命的火种。